主编:通津旧人
主讲人:———通津旧人
-
写诗,就像做蘑菇,炒蘑菇,表面多油,腻口。炸呢?就失去了蘑菇味,干锅呢?被其他味道掩盖了,在这个方面,重庆人做的非常好——菌汤火锅,既有了烟火味,又保留了蘑菇的原味。诗就像蘑菇一样,汤火细烹,可得鲜美也。不必过于雕琢,否则会失去原味;不可不雕琢,生蘑菇,我是没吃过。按照格律生凑,又油又腻,难以入口;不按格律,若非大厨,难以随心所欲,不失其味。在格律的框架里,按照自己的,可以说是灵感吧,不做作,求自然,言我之情,是吟诗之基。
-
创造性,逻辑性,重点性,这是写好诗的三个基本点。缺乏创造力,则缺新意,不能让人有眼前一亮之感;缺乏逻辑性,读之则乱;无重点性,则冗长无味。再有创作冲动的这么一个基础上,按照逻辑演绎,选其重点而写,是写好诗的一个路子。
-
当能运用“三个性”了,就要追求艺术美感。艺术美感,使诗异于其他文学作品。这就要考虑到艺术手法。
-
那么我们就先来聊一聊虚实。没有实这一概念相对何来的虚?虚是情,实是物,没有了物体本身存在,情很难表现的具有真实感。换句话说,未经实体表现出来的情,难以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。摸不着,就难以贴近读者。飘渺的云再美也不如棉花糖实在。七律尾联若写情,前面就要写景、事之类,这建立在实体上的情,才有力。
-
一昧的实,不耐读,选择要有代表性,即要选最符合作品感情基调的,形容词修饰,灵活运用艺术手段等很重要。
-
虚不一定要讲出来,断肠之情可以由涕泪满衣来表现,这就是由虚化实。何时讲,何时不讲,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。如坚韧不拔是虚的,当在实体上表现出来,可以说是: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”精神是虚的,在实体上,就有力了。
-
未赋于实体虚情,未必不能激起读者共鸣。一诗友有曾有诗,其中一句为:旧舍尘堂弄老刀。有人说好,有人说不好,我觉得其好是能产生共鸣,但此句无虚情,所以产生共鸣的不是情,而是实体。读者曾经过或幻想的事与物被诗人凝炼并具有艺术性的表达出来,所产生的共鸣可能要远远大于虚情。
-
把虚情形象化的表达出来,会提升很高的艺术价值,也就是把虚情赋予实体“心似双罗网,中有千千结”,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。
-
虚实,虚实,虚的根在实,由实表现虚。欲虚者先实,已实者求虚,凭虚化实,由实生虚。
-
絮絮叨叨了不少,本期由于时间关系,没有诗友交流分享环节,下期会邀请相关诗友一起分享交流。
-
在这儿,解释一下名字,为什么叫“问南指北”?有两层含义,问南边,指北边,引申为言不达意,未必说的对,不过博诸君一笑。意在南而向北,北之风光,未必逊于南,不算专业,看看这种不如名家的观点,也许会发现,不一样的风光。这就是为何取“问南指北”这个名字。
-
因为《问南指北》属于刚刚草创阶段,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,希望各位多包涵指点。欢迎各位加我好友,交流指点或者投稿。
-
因为是第一期,再加上一些原因,少了两个环节——特邀嘉宾指导和读后感想,以后有的。
-
下期主讲的内容是影响诗作的两个重要原因和儿女情与风云气。
-
本期到此结束,谢谢各位观看。